top of page

加入自動導航系統 毋須醫生「操刀」港手術機器人大數據賽奪冠


圖:王德峰表示,研發的手術機械人,能夠協助醫生為患者進行精準、穩定的手術,料產品未來一、兩年應用於臨牀醫學   大公報記者楊州攝

  機械手術臂將取代醫生!本港醫療科技公司“術康醫療”研發手術機器人,結合人工智能(AI)及大數據(Big Data)分析,有別於傳統機械手術臂,加入手術自動導航系統,醫生毋須操作機器,可避免人為錯誤。該公司負責人表示,基於病症進行數據分析,如癌症可識別腫瘤,準繩度達九成,料未來一、兩年可應用於臨牀。該公司今年亦于大數據比賽獲組別冠軍。/大公報記者 楊州

  落刀位置力度更精準

  數碼港與社企“B4B”合辦第二屆“大數據應用挑戰賽”,分為四個組別、共14支入圍團隊,包括健康護理組、智慧城市組、供應鏈管理組,以及學生組,各組設一個冠軍。奪得健康護理組冠軍的“術康醫療”,研發手術機器人產品及其系統,利用大數據為患者設計相應的手術方案,包括手術落刀位置及力度等,協助醫生完成手術,系統由軟體和硬件組成,硬件包括機械臂等,軟體則包括電腦斷層掃描(CT)、磁力共振掃描(MRI)的分析功能。

  該公司創辦人及首席技術官王德峰表示,正研發三款手術機器人,分別為神經外科、牙科及骨科,利用手術自動導航系統,當中涉及放射學、電腦學及機械工程學,毋須人手操作,可避免人為錯誤,實現自動化及智能化,有別於傳統機械手術臂。他補充指,傳統技術仍要豐富經驗的醫生操作,而醫生學習有關操作時間較長。

  料兩年內可臨牀應用

  王德峰表示,新系統的設計有放射導航及精準定位的功能,亦貼合現今微創手術、腦部腫瘤手術等,如放射學影像配合AI,可在數秒內分析並定位腫瘤位置。他稱,新系統可建立最佳方案,供醫生實時追蹤及術後評估,以植牙手術為例,新系統可運算有關手術方案,手術過程若出現移位,亦可實時調整位置,提升精準度。他指,機械人仍在研發階段,目前與本地、內地、海外醫療機構有合作,如威爾斯親王醫院、中文大學等,料未來一、兩年可應用於臨牀。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